这个话题在当下比较流行,我没有认真的去了解过什么是女权主义,今天之所以想写这个,是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无所事事的在网上「冲浪」了。这几天或许是因为快过年了,学习效率非常低,每天都在天马行空的想入非非。也久违的有了心情去微博和知乎上随意的刷一些内容。
然后我发现,目前很多人打着「女权主义」,「男女平权」等口号,矫枉过正,将男女双方对立起来。所以打算在这篇文章里一边梳理自己对女权主义的思考,一边看看是否有认知上的盲区。
我理解的女权主义,或者说平权运动,绝不是现在网络上如此极端的男女对立,网上有很大一部分人为全世界尤其中日韩的人口出生率下降拍手叫好,认为应该进一步下降,才能真正「解放女性思想」,并且动不动就出现「去研究怎么让男性生育啊」,「女性在这个社会眼中不就是生育机器吗」等等非常过激的言论。我觉得这些言论和这几年一些比较火热的探讨男女权关系的电视剧有关联,这部分先按下不提。
小时候我觉得平权运动或者女权主义是人类思想解放的一大进步,因为它既让女性在社会上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同时也减缓了男性的社会压力。但是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我认为当下的社会要进步到所谓「男女平等」的社会非常困难,不可否认,这依旧是一个父系社会,大量的资源都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群体想要真正掠夺这些资源,非常困难,加上女性普遍有养育子女的天性,即使一开始具备竞争优势,随着年龄的增加,依旧会被各种客观因素拖累,败下阵来。
这里面就有非常多可以引发人深思的误解,比如有的人认为是女性自己结婚以后,潜意识里认为找到了依赖的对象,所以自主放弃了社会资源的主动争取,因此引发了网络的极端表达——不要结婚生孩子,男性不配。这种论断,非常像有的人认为「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懒惰」这样片面的观点。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是基于之前《承担责任之记账》中所描述的,我发现当一个人选择婚姻的时候,ta不是选择了个人生活的另一种方式,而是人生的整个基本面发生变化。一个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面对这样的变化,都很难保有自己「单身」时的一些行为和规划,如果ta真的保有了,一定是有其他人为此付出了代价。
这里就引发了当下女权主义的一个核心问题 —— 值得不值得。我围观网上过激的思想们,认为ta们想做的事情应该是:女性都不要结婚生育,把精力投放到社会资源的掠夺从而达到「男女平权」,然后再开始自主的选择是否要结婚生育,来代替现在的「被洗脑」。
这一套理论看起来很有道理,却像说烂了的价值观问题 —— 我们是否应该以暴制暴?我们是否应该像灭霸一样,消灭掉一半的人口,来达到思想、行为的净化,或进化。那么,我的个人观点是,反对。反对的理由很简单 —— 如果问题能这么容易被解决,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人类社会是分层的,这不是指阶级固化,而更像鲁迅说的「人的悲喜并不相通」,这导致了人类的多样性。鼓励年轻女性不结婚不生育,产生男女对立就一定能唤起女性独立自主的意识吗?我认为不会,这只不过是另外配方的洗脑大赛。真正让一个人能摆脱现有状态的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认知上的提升,对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有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判断。
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意的东西,我们可以统称为三观。三观的形成复杂细密,大多数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三观为何,这种时候,就容易人云亦云,毕竟人类是群居动物,跟随大流让人有安全感,这是刻在基因里的潜意识。所谓的「女性意识觉醒」,是让女性知道,自己对生活是有很多选择权的,结婚生子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这一点非常好,但是与此同时,也应该告诉她们,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利弊后果,而不是吹爆单身极妙,而对另一种生活弃如敝屣,又或者吹爆单身老了死在家里没人管,鼓吹结婚生子的好处。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能客观的了解每一种选择的利弊,并且知道自己对这一后果的承受程度,才是所谓的「平等」。当然,很少有普通人真的在年纪轻轻就能想明白各种选择的最终后果,很多父母即使到了年纪非常大,也不清楚另一种选择带来的后果到底是好是坏(因为大多数成年人并没有真的「知心朋友」,大多数就是围观看个大致光景),推演到最后会发现,每种选择的结果其实都是不可预测的,重要的是评估自己是否能接受某种选择后最差的结果。
当下的我认为,我们只能不断的向星光璀璨的睿智先哲们学习,向身边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学习,在有限的生命里压缩前人的人生,做出让自己不后悔的选择。
女权主义如今在网络上已经矫枉过正,不值得参与和了解了,而谁又能说,我现在的思想,不是女权主义的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