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玩游戏,阴差阳错认识了一个初三在读的小徒弟,当然也会时不时聊到学习的事情。毕业以后我很少回忆读书时候学习相关的事情,原因也很简单 —— 我不在意这个。从高中的时候起,我就认为我读书完全是为了父母,当时甚至YY过好几次,如果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那没有人可以再束缚我,我立马就浪迹天涯去(多么杀马特的中二念头)。
现在忽然冷不丁聊到了学习相关的往事,却屡屡让我自己惊讶,甚至迷惑的问过朋友,我对我自己的认知是准确的吗?
之所以有这样的迷惑,是源于我身边的朋友,亦或者我自己,都认为自己的强项偏向文科,即写东西,还有对形而上学的兴趣,比如哲学相关的。同时因为对心理学感兴趣,顺带着也就对人性感兴趣。—— 这些都和理科思维没什么特别大的关系。又因为从小到大运气的平均值比较好,没有真正吃过生活/物质的苦,表达的都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些更加和理科的务实理念没什么关系。
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并没有如此「不接地气」,但是确实也没有证伪的机会,这个事情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就无可无不可的半接受了这样的设定。
但是当我和小徒弟分享自己学习史的时候,从行为路径上发现了一些很奇妙的现象 —— 那就是双螺旋性。小学时期是全校唯一一个在奥数竞赛和新概念作文上同时获奖的人,虽然都是二等奖(这两个比赛是在一个星期内进行的,所以一起颁奖的时候,还被班主任强调的表扬了,印象深刻)。中学时期又是同时在化学和作文比赛上获奖的,几等奖不记得了,反正不是一等奖。大学时期考试得分最高的两门课是高数和马哲,这个我还记得,是考了97分。
我又想起毕业以后偶尔会被分享一些关于左右半脑的测试,几乎每次都是平均,要不是其他朋友有明显的左右脑偏向,我都要怀疑这些测试是不是坏掉了。
种种迹象其实都在「明示」我,自己是个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双螺旋而上的人(虽然每样都不是最好的)。当我对我的脑子做了这样的梳理以后,结果让我非常惊讶,但是又显得非常合理 —— 怪不得我在广泛意义上能「兼容」各种各样人的思维模式(不做特别细致的了解,否则又会产生无数个为什么),很容易就觉得他们站在自己立场思考的合理性,这还造成了我工作后早年的困扰 —— 我觉得自己是没有立场的人,看谁说的都有道理。
现在的我,又非常明白了技能值点满的理科思维,就是科学家 —— 用一种充满逻辑的思维看待问题/世界,可以避免非常多人性弱点的陷阱,说话做事条理分明,非常有魅力。也非常明白了技能值点满的文科思维,就是政治家 —— 用一种充满人文的思维看待问题/世界,历史是他们的好帮手,能轻易的切开复杂社会的表象,揭露其赤果果的内里,同时自然能让自己避开这些「坑」,走向一条极其复杂却非常稳健的阳关大道,也非常有魅力。
而我从小到大脑子里的双螺旋结构,加上并不过人的智商,只会在长时间内让我趋于平庸(毕竟那么多技能要点,怎么点的过来),但是好在旺盛的好奇心作为内驱,这么多年来,特别是毕业以后,反而开始不停的,缓慢的在点技能。
由于大多数人在毕业后就停止了点击技能,所以我就像龟兔赛跑里乌龟,看起来似乎终于慢慢爬过了大多数止步不前的人。并且由于不停的揉和这两种思维模式,渐渐衍生出了自己的思维体系。
真是又好笑又可叹的天赋点设定。希望有朝一日,喜欢科学的人和我在一起,会觉得我是个科学家,喜欢政治的人和我在一起,会觉得我是个政治家吧,虽然那时候我估计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