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话题有感是源于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
简单说,前年我们买了一个带有大露台的房子,露台是商铺顶层,理论上只有使用权,没有建造权,但是为了避免家里的两只猫乱跑打扰其他邻居,我们还是决定花钱造两个围栏,框定范围。
露台的基本背景情况是,左边已经有邻居搭建了围栏,并且因为搭建多年,都斑驳破败了,右边由于没有住户可以走到露台上,我们可以全权使用,面积有几百平米,最右边拐角看不见的地方,也有一户人家能到露台上,但是距离太远,不太会有打交道的可能性。
这件事给了物业很大的压力,因为业主公约里说了业主不能私自占用公共资源,但是我们的情况特殊,特殊在除了我们没人可以到露台上。于是有些打着自己小算盘的业主,比如想要包阳台,或者不想交物业费,或者对物业有意见,会拿这些说事儿,或者发发牢骚。
物业积极的转移矛盾,由于我们是新业主,「人生地不熟」最容易攻克,就找上门要求我们把围栏给拆了。这件事陆陆续续牵涉到了社区、城管、违拆办,从去年8月到现在,已经短兵相接好多次。长话短说,大致就是物业想强拆围栏,我表示物业没有权力,如果他们动手我就会报警。物业经理是个素质低下,善于仗势欺人的小人,在他的手下面前如此被我警告,怀了私仇,说他在城管、社区、违拆办都有关系,让我等着吧。他确实也积极的找了很多关系,甚至去投诉,使得一会儿社区上门,一会儿违拆办上门,一会儿城管上门。
如今通过几次的「对战」,我也逐渐理清了各方关系。社区算是直接管理物业,物业是他们的「自家人」,虽然他们对这件事的总体态度是无所谓,但是绝对不会帮业主说话。违拆办对这件事懒得管(因为没有打扰到别的业主),但是里面有老员工碍于情面(也就是物业经理说的关系),也通过各种连哄带骗的方式想要让我们把围栏拆掉。城管依法办事,可以说拥有处理这件事的最终决定权,里面确实也有物业经理认识的人,也是个快退休的老员工,但是也有想大事化小的人(因为没有打扰到别的业主),就形成了博弈。
我抽象来看这件事,会觉得各方的立场很有意思。物业经理的脑回路,是认为自己在这件事上没了面子,要用尽方法给我们点颜色看看,在手下面前立威,同时也让别的业主没有借口生事,由于对于一个大型小区来说,换物业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牵涉面太多,业主意见也不统一),所以他有恃无恐,认为自己是「管理者」,业主要「听话」。
作为业主来说,也就是我的脑回路。我并不在乎围栏到底拆不拆(因为只有我们使用,有没有围栏几乎没有影响)。但是我购买了这个小区的房子,每年也交物业费,我是甲方,物业是乙方。物业作为一个「服务者」,居然妄想通过一些明显非常荒谬的理由让业主俯首称臣(围栏没有打扰到任何人,也就排除了我在这方面的道德约束),这就好像国家说的「神圣主权不可侵犯」,如果我在这里退步了,以后在小区里必定处处受制(物业在其他事情上会得寸进尺)。于是哪怕城管最后决定全部拆除,至少我得让物业明白,我绝对不会向一个乙方做出毫无道理的让步。
作为城管来说,他们对这件事的大体态度,一定是认为这是小区内部的事情,他们并不想干涉,因为一个街道有上百个小区,如果他们一旦干涉了其中一个小区的内部管理,必然会产生破窗效应,一下子增加了自己无数的工作量,除非业主明确的「违法」,否则他们会选择置身事外。
看,人类基于人性的弱点,都深陷于自己的固定逻辑圈里。所以这件事到了最后,就变成了人性之间的博弈,说人话就是:物业经理的关系到底有多硬(人情关系也是人性弱点的一种,在中国又格外明显),可以改变旧有的规则。
事件还没有最终落幕,虽然自己也是台上的演员,但也抱着吃瓜的心态,看看最终的结局会走向哪里。而这番较量里对人性的进一步了解,收获已经远远大于露台围栏本身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