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完结篇。
主要描述到目前为止,我学习投资的心境变化:惊喜 —— 觉得还可以 —— 投资真复杂啊。
一开始涉及政治经济学是惊喜的心态,因为里面涵盖了大多数过去我出于好奇心去了解的内容,当然也还有一部分是我完全不知道的,比如中国的政治体系。在学习投资的时候,我先把普通人容易踩的坑,和应该拥有的心态了解了一遍,发现价值投资非常符合我的性格,几乎可以说是完美适配,我只是需要增加实践去加强这方面的意识,把自己潜在的性格特征显性化。
举个例子来说明,投资者需要和市场保持一定距离,不要一天到晚看盘,让情绪被牵扯着走。那么由于我对金钱没有特别的执念,最开始的中概股基本上也是想到了去看一下,有如刷微博。可是由于现在处于学习状态,我倒是隔三差五的就要去看一看,或者情绪受到影响。这里面只要有个实践和习惯过程,那就可以很容易回到「和市场保持一定距离」的状态。
接着我开始关注具体的操作领域,里面有个核心是对仓位的控制,一开始我觉得这个策略过于保守,但是在自己瞎操作了几次以后,发现「仓位控制」确实是一个非常稳妥的操作手法,它具体可以衍生出定投和设置止盈止损线,在此不做赘述。到目前为止,我都觉得还可以,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然后我开始涉及到了所谓的「预测」领域,这一块马上把我难到眼花缭乱:中国政府到底哪些会的哪些内容是有价值的?懵逼。央行和银监会话里有话,说的是什么话?懵逼。降息加息的影响必须考虑一些其他因素,才能准确预测最后的效果是什么,那到底有哪些其他因素?懵逼。国内哪些企业的哪些动作对资本市场是有影响的?懵逼。俄罗斯为什么打乌克兰,背后代表着怎么样的政治经济博弈?完全懵逼。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专业术语,不胜枚举。我觉得自己终于看见投资的门槛之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像是刚打开了新手村的地图,谨慎小心的把投资框架框死在豆丁点大,研究指数基金和一支股票,打算从最容易的入手,慢慢学习。
以上就是我开始涉足投资的前因后果。等过几年再回过头来看,不知道会心情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