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老电影,叫《偷自行车的人》,里面描述了大萧条时期,因为经济不景气,一个底层人民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必须有自行车才能得到的工作,结果他的自行车在上班第一天就被偷了的故事。
真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导演把场景放在意大利大都市“罗马”,罗马城里到处都是汽车,自行车,对比出男主的自行车是一件多么稀松平常的物件。而这个物件,是他们当了全家所有的床单被单换来的,是这个“小家庭”最后的奋力一搏。
令人揪心的是,全剧中,男主两次和偷车贼有过交集,一次是通过一个老人,一次是路上撞见了本人。剧情发展的紧凑和刺激牢牢的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比如老人一转眼就不见了,得之不易的机会就这么失之交臂。遇见了偷车贼,他抵死不认,还因为是“罗马本地人”,被牢牢的保护住,将男主赶了出去。突显了底层人民的弱势,无助。
真是一部教科书一样的好电影,值得反复多次的看。
近年来越来越觉得老电影好看,被时光洗刷下来的果然都是经典么?方方面面都如此的技艺精湛,令人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