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杭州是大太阳的雾霾天。
我和Z小朋友一起去看了下杭州最近快开盘的别墅。
买房目前来说并不是刚需。其实大多数时候看来,有个地方住就已经满足需求,至于它是大是小,地段如何,其实并不重要。
但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的资产都没有滚动起来,放着贬值,那只能想一个办法让它合理的滚动起来。长期来看,买一套小别墅是非常稳妥的选择。
纸上谈兵显然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今天实际去了解了情况,会发现别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比如大多数别墅会预留电梯井,可是电梯的装置和维护都是一笔为数不小的费用。
比如别墅的车库同样和房子分开售卖,预算会随之水高船涨。比如整套房子的清理费用,得不定时的请保姆来家里等等。
于是买别墅从一件跳一跳够得着的事情变成了,发现需要额外考虑很多的事情。
今天看完以后不禁有点心累。内心有点不想继续下去了。吃晚饭的时候在想,如果我们在靠近市区的地方买一套大平层,日子会过得非常愉悦,负债压力不大,还有资金冗余可以买我喜欢的车,它虽然长远看会有一些潜在的税收风险,却是一件想想就愉悦的道路。
进一步想,这大概就是消费的匹配性,买下一件高价值的东西,意味着一系列的匹配提升,所以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就算这是10年内唯一一次机会,能力不匹配,去把握就会有翻船的风险。
Z小朋友一直不动声色。他风淡云清的说,今天看了叠排,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那我们的可选范围扩大了,以后可以看看杭州有叠排的板块。
Z小朋友身上有非常多我可以学习的点,我经常会和他进行对比,然后发现从小被竞争压力折磨到大的男生,可能小部分是出于生理构造,更多是基于社会教化,让他有更大的抗压性和现实性。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大概就是我懦弱的地方吧。我很想问问他关于消费匹配性的想法,又怕泼了大家的冷水。想了想,还是闭口吃饭,且看它会发展成什么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