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家和发小看了一场电影,然后聊了一下天。
最近我们的生活都趋于平稳,所以并不像前段时间迫切的需要分享自己的迷茫。发小在工作上有了进益,升了小级,成了主管,视野突然增大了。当我询问她所在公司的近况时,以前她只是笼统的说收益好或者不好,现在会主动说一些关于公司各个产品线的战略布局,关注的东西不一样,表达的东西就会不一样,真是为她欣喜。
而在感情上目前还没有什么可以预见的进展。谈话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她的迷茫和不确信。我还是老三样的观点,自然也觉得自己没什么可说。这次谈话结束以后,我想,对于婚姻,我到底是怎么样的看法呢。
我的大学大亲友曾经在我毫无头绪的不停的烂桃花期间说,觉得我是不会结婚了。我当时听了非常的诧异。我始终认为结婚生子是人生这个游戏中非常重要的支线任务,虽然并没有像身边的大环境一样焦虑是否应该在适合的年纪结婚,但是内心是比较笃定我肯定要尝试这样的支线任务,来达到人间走一遭的完满体验。哪怕是60岁才可能发生的婚姻,是靠领养达成的养育计划。
所以当发小对结婚这件事情的价值产生怀疑时,我内心有一点点焦虑。我不想她对婚姻本身产生负面的想法,这会先入为主的让她在日后的异性交往中产生悲观的预期。于是我开始阐述感情上的平衡性,没有表面上的那么脆弱。
发小的妈妈一直希望发小能早一点找到另一半结婚,怕错过了寻找伴侣的最佳时期。而我觉得婚姻不是一件必不可有一定发生的事情,它从来都是个人的选择。发小说她妈会觉得我把她带偏了。我内心非常笃定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可是一方面我又在想,我和她妈都是为了我发小的幸福,他妈认为妥协会产生幸福,我认为妥协不会产生幸福,可是到底怎样会幸福,并不是我和她妈说了算,每个人都有对幸福的定义,这件事最终只能靠自己来摸索。
我们确确实实的已经踏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了。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一定要一个准确的答案。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我们都从那个温暖的乌托邦式的安乐园中走出来了,并且拥有了不同的工具和技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我忽然有点舍不得,我说,虽然我对你结婚什么的一点也没有要求,但是如果可以的话,却非常希望能在差不多的时候一起生娃,然后看着他们一起长大,好像看到我们小时候的感情再轮回一遍。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踏上不同的路。
女生间的感情真是奇怪啊,我们似乎始终独立,又似乎永远相依,在时间的平衡线上,仿佛就是这样的存在才让生命有了质感,才能让我们战战兢兢又非常坚强的踏上各自的征途——明知道对方其实什么忙也帮不上,但是只要存在就变成了一部分勇气。
我们各自踏上征途,但是最终大家会在发秃齿摇之时回到出发点,分享各自寻找到的宝藏和伤疤,然后笑眯眯的看小辈们重复同样的苦恼。有这样明确的结局,让所有一切不确定都变得妙趣横生。
老了以后,我们要怎么一边洗假牙一边吹牛逼一边在孙辈面前吐槽对方的黑历史呢?未来的时间都变得闪闪发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