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比较喜欢阅读的人,虽然阅读量并不大。而且准确的说,小时候我的阅读是出于无聊,毕业后有一段时间的阅读是基于习惯 兴趣 无聊,真正拥有阅读习惯其实是最近一两年。
大概由于我是双子座,总觉得自己拥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一天没有新鲜的信息简直要死掉,因此新闻和阅读是我不可缺少的活下去的精神粮食。
世上的粮食有好有差,也有好的并不适合你,不是很好的却适合你。摸索了多年,如今我的“食物来源”终于趋于稳定,在这里做个记录,也供大家参考一下,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来源”。
新闻:NY times The economist
NY times 是我当记者的时候,所在报社的社长推荐的,可能能成为NY times的记者是每个记者的梦想吧(虽然现在我并没有像当初一样把它看得非常神圣了),它有一个非常非常值得称赞的核心竞争点是,新闻里的某些关键词可以追溯到之前的报道或其他平台的报道,因此只要你愿意,可以无限的追溯下去,把一则新闻的前因后果,历史背景,发展途径,远近联系全部搞清楚。
The economist的追溯就稍微远点了,是我读大学的时候,为了学英语找的APP,发现上面有音频让我对它充满好感,后来发现上面的文章相对来说比较中立,特别是对经济的观察比较全面和中肯。
遗憾的是,这两个新闻源,国内都被禁了。为此衍生出了一项新的需求——VPN,但是这个话题和主题无关,暂且不提。需要指出是,这两个媒体就算相对中立,但背后的运作资本决定了它的观点倾向,在阅读的时候,得学会把信息剥离出来,把政治/利益倾向抹掉,否则会不知不觉间被媒体背后的资本洗脑。
书籍:Kindle 豆瓣 mlook,Goodreads 图书馆,亚马逊
如果要阅读中文书籍,豆瓣读书是个好去处,里面对书籍的搜索,记录都很完善,如果你用的是chrome浏览器又能翻墙,推荐安装mlook的chrome插件,可以一键找到电子版书籍。

如果你需要阅读一些外文书籍,那么豆瓣读书的书籍收入量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这时候推荐注册Goodreads的帐号,就是国外版的豆瓣读书(当然谁抄谁大家心里有数),前几年被亚马逊收购了,所以亚马逊和Goodreads之间的跳转非常方便。不过由于外文书通常都比较贵,而且装帧实在和国内的书籍没法比,我通常会选择登录图书馆进行搜索借阅。一般来说如果不是特别新的书都可以找到。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没办法找到我需要的书,那我会选择到亚马逊购买书籍,有些罕见的期刊,比如《National Geographic》的往期特刊,我会选择去淘宝,孔夫子旧书网淘一下。
资料:杭州科技信息门户
这项只适合杭州地区的小伙伴,其他地区建议去图书馆查找。自从毕业以后,其实很少有机会用到文献搜索/下载资料。一般的信息,Google/百度一下也基本能满足。但是如果需要正儿八经的知道一些“真相“,就必须动用到文献检索,杭州科技信息门户是个好地方,点击上面的文献检索,只要你的电脑属于杭州地区的IP地址,就可以免费下载里面所有的文献,得到真实的信息。
视频:YouTube,哔哩哔哩,网盘
一般学习类或信息类的视频我会上YouTube查找,包括电子设备的评测,某个软件的使用,某类学科的学习等,但是YouTube里,国语视频只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因此经常需要尬听无字幕版的英文视频,这个最直观的结果是让我的英语听力比阅读好得多,现在可以不用在脑子里转换成中文意思就知道大体上在表达什么。
如果不幸没办法翻墙,那么B站是个好去处,几乎是目前国内资源最多的视频网站之一,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我也会在B站看看动画片,配着弹幕可以说是非常愉悦的放松和享受了。
网盘是用来找电影用的。有些电影比较小众,任何视频网站都找不到资源,或者都要收费观看,这时候网盘一下,可以满足90%的需求。
以上,就是满足我日常信息需求的整个渠道来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