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瓶颈

最近又去看了一遍之前很喜欢的一位小姐姐的文章,里面有一篇特别吸引了我的注意,大致意思是,她大学以前,很喜欢看虚构类书籍,大学以后,忽然风格大变,看了很多非虚构类书籍。

她在文中写道:我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大多是基于大学以前,她想尽可能多得看世界,了解别人的生活形态,了解别人的风俗地貌,让她对世界有一个概念。而到了大学里,她觉得自己已经看了非常非常多的世界,是时候反观自己,找寻自己应该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做什么事,成为什么人。于是她读了非常多的论文,来寻找对自己的定位。

我也是个有阅读习惯的人,反观我自己,已经近段时间越阅读越产生的困惑,觉得相比起小姐姐,自己的阅读只能用乱七八糟,随性而至来形容,大量的信息是大量的大碎片,并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小中产阶级,父母在他们父母辈战乱的洗礼下,已经没有机会系统的学习知识,自然在阅读上对我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指导,他们只是明白阅读的重要性。

结合之前高晓松在杭州开了一个晓书馆,选了一些他认为质量比较高的书,我忽然觉得,是时候自己摸索一套系统的阅读方式。当想到这点,又回忆起那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本我随时想要丢出窗外的枯燥无味的指导书籍,它现在却完整的击中了我的痛点。

如果在系统阅读一本书上有所得,我会及时记录在博客里。希望我能突破目前杂乱无章的瓶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