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直播,忽然有所得,记录一下。
今天的直播是小圈子内的直播,因为车门被焊死,播主说了一些掏心窝子的话。其中有一句说,这世上的流量,分为流和量,举例子来说,杭州楼外楼的菜,真是又贵又难吃,可是这么多年依旧屹立不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个来杭州的人,都想去慕名打卡,这就是流,做得不是回头客,是一次生意;也有一些饭店,它的经营范围就是周边几个小区,每天都是回头客,根本离不开,生意红火的不得了,也活得很好,这就是量。他说,以后你们当中,肯定有人会成为「大V」,等到那一天,你们一定会面临一个抉择,到底追求的是流还是量。
我下意识的想,我当然是追求量。这忽然让我醍醐灌顶,仿佛裹足我七年的「自媒体困境」找到了答案。
我是一个从小喜欢写东西的人,承蒙朋友和社会不弃,给的评价尚可,之前每当有人让我抓住自媒体的风口,我总觉得自己的时机还不到,到底为什么不到,我也很难说清楚。记得2016年,曾经深耕文坛的前辈,真心诚意的对我说:你应该对你自己的文笔自信一点,你已经有自己的风格了。我明白她背后的意思,即是觉得我在文字方面毫无野心,过分谦虚了。
但是我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让我在自媒体上裹足不前的,绝不是我对自己的文笔不够自信,而是我始终没有想明白为何执笔,自媒体是对世界的进攻,夺取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却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做这件事,也不能清晰的想象出,我要把自媒体做成什么样子。为此我一逃再逃,甚至自己搭建了这个独立博客——我写得东西,要么看的人不认识我,要么只能是我身边让我有安全感的人能看见,我可以不去想为什么执笔,只是想写而写。
另一方面,是自从我从事了新媒体工作,为了吸引流量,各种标题党,段子手层出不穷,虽然理智告诉我,既然是为了公司打工,我就要把手上的工作做好,但是我始终不懂为什么要为了吸引流量做这些事情,吸引来的人在我眼里都很没有价值,这在生活中更让我对自媒体的事情感到反感,为了吸引流量而插科打诨,这种浪费生命的事情,不做也罢。
今天播主的说的抉择,忽然好像把我乱作一团的思路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条——是啊,我可以不为了吸引流量而写,只是为了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可以通过持续的观点输出,来吸引和筛选出和我三观相近、性味相投的朋友。走在我前面的,或许愿意指引我看到更多的世界,走在我后面的,我可以力所能及的答疑解惑,一群人如此结伴而行,人生充实又不会寂寞,即使千万人中只筛选出几个,几十个人,我也心满意足,好好的和这些人共同成长,这不就够了吗。
那块缺失的拼图终于拼上了,对于自媒体,现在早已过了风口,写什么主题,发在什么平台等等,也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想明白,但是这件裹足不前的事情,今天起,终于可以开始重新踏步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