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度过了打仗一样忙碌、混乱的周末,今天下午困到迷迷糊糊半睡半醒的眯了一个下午。我不禁为自己感到惊讶,我的精力是如此的不耐消耗,以至于干一点点非常规的事情,就体力和精力两不支了。

又快到午夜了,迷人的夏夜来临,我知道自己应该早早睡觉了,却还是舍不得这样的夜。

我想,我今年30岁了,如果明年继续进行常规的工作,大概会55岁退休,有25年的工作时间,日子一下子显得长的不像样,有25年的时间,让我变成我自己更加喜欢的自己。

没错,我这一生,自从高中以后,就不断的在讨自己欢心。或许是渐渐的明白了世界上有很多人有非常多优秀的地方令人见贤思齐,却难以有一个人完美无缺到让我一辈子都不腻,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开始小小的分岔路,是会越走越远的,所以,只有自己不断的打磨自己,才能不至于让自己失望吧。

我在期望怎么样的自己呢?如今的我,觉得自己对知识上瘾了,小时候不停的追求了解自己的心,渐渐沉淀下来,完成度已经到了80%,剩下那20%还不了解的自己,可以一点点慢慢琢磨。我从来不知道对知识上瘾是这样的感觉,犹如吸毒一般,甚至令人有点害怕——我发现长时间看视频,视力下降了;即使天气不错想要出去走走,也被吸引的根本挪不开身。这周末两天没有学习,感觉内心心痒难耐,并且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没有干。

我是一个不太看传记的人,只言片语的看到听到过一些有所成就的人,在人生的早期就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比如26岁的毛爷爷,16岁的习大大(最近因为要备考比较关注这些人)等等,嗜书如命。我深知自己的基础太差,这样的阶段来的太晚,并且依旧没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这辈子是很难有什么成就的,不敢拿自己和名人比较,只是或许有点开心,现在竟然能够理解他们当时的状态了——这好像和野心、目的都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无时无刻的觉得自己很浅薄,每知道多一些东西,就开心一些,并且有安全感一些,充实一些。

我回忆,人生的不同阶段,我对自己的期望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少年时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有独立思想,能坚守底线,可以无障碍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能力保护身边自己在乎的人,那么30岁以前,这个期望可以说基本达成了。如今的我,明白的感知到,对自己又有不同的期望,我希望除了内里的“修炼”(这几乎是我活了整个30年做的事情),从今往后,能对自己进行外在的“雕琢”,我希望能真的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看看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拥有美好的肉体,拥有一些可以拿得上台面的技巧,拥有独立的审美。这个完成度,目前看只有20%吧。可是想一想,如果我继续踏入体制内外的任何职场,都有25年时间让我完成这件事,又觉得挺安心的。

然后,我想我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吗?我知道自己喜欢有独处的空间,但是我完全不排斥别人主动进入我的生活,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我家大门常打开”。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吗?我想,或许更加可以说,我日渐成为一个追求高效的人吧,社会交往带给我信息和不同的观点,让我不至于闭门造车,独处让我有深度思考,得出自己的东西,两者相辅相成,裹挟着我前进。可是追求高效有时候并不是好事情,它某种角度上意味着浮躁。

当我去上软笔书法的体验班时,书法老师频频说,慢慢来,不要急,你要做的就是放慢自己的节奏,才能感知到你现在的状态。当时有如一个小醍醐,让我禁不住反思,我是不是各种意义上都太浮躁了。迄今仍未有结论。

最后,还是觉得自己当年要搭建一个独立博客的想法太正确了。现在果然渐渐有了自己的“牧尔”,这方小天地越来越自由,越来越让我能畅所欲言。对于这个时代,我是心怀感激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