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小商圈和城市化建设

由于买了老小区的二手房,杭州的城区发展又非常的如火如荼,经常会有新区和老区的对比。妙的是,杭州的新老城区并没有分割的非常明显,除了滨江区明显风格“前卫”。其他几个区都是新区和老区混杂交错,差异十分显著。

对比新区和老区时,会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那就是新区往往在小区外围设立便利店或者什么都没有,而在3公里内会有个大型的商城,里面什么都有。老区会在小区内部分布着各种各样神奇而实用的小店铺,比如裁缝店,理发店,面店,打印店,早饭店,干洗店等。

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老区的这批小店铺正在日渐消失。

为什么我会注意到这样的事情呢?源于我的老联想电脑的电池没办法充电了,我一直知道离我家直线距离100米远的农贸市场边上,有个大概5平方米的店面,开店的小哥非常善于修电器,之前找过他修理过手机,他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然后腼腆的说,他的目标是在杭州开电器修理的连锁店,所以他要成为最牛逼的手艺人。

可是,菜市场边上的那块地,因为要开通地铁口,整个拆迁了。小哥和他的店面,好像变成记忆里的错觉,出现的偶然,消失的也毫无踪迹了。感慨的同时,更让我茫然,我的联想电脑,这下子,要带到4公里外的电脑城去换个电池?

另一方面,最近北京的雍和宫正在刷墙砌砖恢复古风古貌,随之强行遣散了在雍和宫胡同里面开店的小商贩们。我情不自禁的开始思考,也开始疑惑,为什么老小区的小店这么不受国家和市场的待见?它真真切切的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也给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啊。

大型商圈的建立也有非常明显的妙处,一切都是那么的干净,集中,规范,在一个商城里几乎可以满足大家所有的日常需求。可是,当我需要修一下被单的拉链,当我需要穿一下手链的时候,我应该何去何从呢?

遗憾的是,目前我还没有着手寻找过这背后的原因,只能在这里作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暂且记下,日后有了答案,一并撰文写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