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启动了读书计划,面临着琳琅满目的书籍,忽然开始思考庄子的有涯和无涯的问题。
生而有涯,知无涯。追求知识必然意味着失败,那我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呢。或许我应该缩小范围,聚焦在更加具体的分类里?但是大家们不约而同的指出了学术的无边界和跨学科的重要性。
是了,现在不停的阅读学习,目的只是为了把单线单点的知识和思考方式最终连成一张疏密有致的逻辑大网。任何事件的发生有如蚊虫触碰到了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继而才能看透事件的本质,更好地做出判断。
纯粹的追求知识是没有意义的。从这个结果出发,进行有目的的积累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之前也看过一些人物的生平,会有表示自己从小热爱读书,抓到一本就读一本,如饥似渴。每当看到这样的描述,我的心里都不禁将信将疑,不确定这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如此,我的判断是,抓到一本读一本的如饥似渴,是漫无目的的低效率积累,虽然我们应该掌握阅读任何一本书都能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的能力,但是如果能提前想好阅读的目的,就不会陷入有涯追无涯的困惑感。
人生又稍微明晰了一点点,但是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积累的厚度实在是太过微薄。以现在我的读书量,就好像是刚刚盛满瓶底的薄薄一层浅水,远远没有到可以妄谈有涯和无涯的地步。只不过在开始之前知道自己想达到哪里,至少不会走太远的弯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