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崔分享了他在美国考察两周的结果。
由于一直在忙,今天才有时间记述,果然已经有些记不清楚了。
崔主要分享了两家公司,一家叫Shopify,一家叫Salesforce,下面我会慢慢介绍这两家公司的概况。
Shopify
这家创始人一开始是在加拿大卖滑雪工具,叫Snowdevil。卖了一阵子,发现天太冷了,大家都不愿意出门,于是就开了一家在线商店,这家在线商店发展的挺好,于是渐渐开始上架一些别的商品,发展成了一个叫Jaded Pixel的电商平台,这是2004年到2006年。
这个电商平台越做越大,不停的有商家入驻,到了2009年,平台GMV已经到达了1亿美金,于是在2010年的时候,他们做了一轮700万美金的A轮融资。
2012年至今,Shopify的发展以加速模式展开。
同样的,随着飞速的发展,Shopify的成绩也非常漂亮:
- 2012年 GMV 7.4亿 美金
- 2014年 GMV 16亿 美金
- 2015年 GMV 77亿 美金
- 2016年 GMV 154亿 美金
Shopify的竞争优势:
- 简单易用
- 多渠道
- 成本效益型解决方案
- 功能强大
- 创新
- 可扩展性
- 安全&可靠
- 支持商家品牌成长
和我们很像,并且是可以复用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美国访问浏览量最高的20个网站,几乎有四分之三是开放的。而中国只有两个半网站。
在中国如此恶劣的互联网环境下,怎么复用前人的经验,需要思考。这可能是挑战,也可能是机遇。只能说,美国的环境更看中产品本身,给予的产品环境非常优渥,而在中国,几乎肯定不能只靠产品本身来搏出位。
Salesforce
Salesforce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它在1999年就成立了,简单介绍一下,它有很多光环:
- 第一个超过10亿美金的云计算公司
- 销售额最短时间突破5亿美元的公司
创始人Marc Benioff是个智商非常高的富二代,12岁就帮乔布斯写代码,是甲骨文前200号员工,并且在发现公司短板后,毅然投身去做了电话销售,这也为后期Salesforce强悍的营销能力打下了基础。
Salesforce是一家在营销上非常大胆奔放,并且变化很多,但是始终专注在”客户成功平台”和CRM产品上,后期通过不停的收购各类公司,滚雪球一样产生巨大的资本汇集。
Salesforce的产品体验可以追究到细节,包括每一步流程的可控性,指导性,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点。
营销上如此大胆应该是基于创始人的个性使然,个人认为很难有可复用性。
最后记录一下识别一家好的SaaS公司应该关注的几个指标:
LTV > 3X CAC
CAC < 12X MRR
Churn < 5%
客户数量的积累才能迎来盈利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