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最近在看《穷查理宝典》,听了白鸦的培训,模糊的觉得其中很多一知半解的点被打通。有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 数据的重要性
芒格觉得如果要在这个世上较为体面的生存下去,有两样技能一定要学,一是心理学,二是数学。他认为世上很多的营销模式,都是借助了人类误判心理学,就是一些基因上带来的思维陷阱,而数学可以修正这个思维陷阱。同样也是同一个思维陷阱,学习心理学可以认识到它,规避它,或者把它用在投资当中。白鸦在培训的过程中,通过数据的举例把场景描绘非常具体,极大提高了话语的可信度,这是他对未来自信的来源。这就像把芒格的理论活生生的在眼前演绎了一遍。数据的来源我观察有两种:- 企业财报,各类做专业数据统计的企业产出物
- 建模对未来的分析,包括不同国家在该领域的发展历史
听完后非常震惊自己对数据和财报的漠视,两人就像两杆连环枪狠狠的给了我几子弹。这两方面在日后一定要重视起来。
- 时机的重要性
同样也是两者都体现出的点。全书中芒格一直强调投资要有耐心,沉住气。人这一生中只要抓住那少有的几个机会,就能达到所谓的财富爆发性增长。在这个期间培养自己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在时机真正到来的时候,狠狠压下自己的所有筹码,才是投资真正应该有的状态。他顺便也抨击了对冲基金是个伪命题。白鸦也同样表达了这点,他预见了很久以后互联网市场的走向,在同期起步的同行者都声名大噪的时候,耐住性子没有乱花钱,他描绘的蓝景中,将要收割的市场涵盖了几乎所有方面。他等待的正是芒格说得那为数不多的几个点。 - 能力边界
这是两者相冲突的地方。芒格认为,一个人必须搞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才能在自己的能力边界中事半功倍的做事情。而白鸦说,他在不停的突破自我,想要尝试他能力的天花板在哪里。芒格是一个已经把跨学科知识玩到最牛逼的人,从外人来看,他根本没有所谓的能力边界,是一个行走的百科全书。这样的人在老年时期,确确实实的表达了,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才不会走歪路。这委实是一件神奇的事情。至于白鸦,或许他还足够年轻,或许他追求的和芒格所说的是同一种东西。智慧有限的我现在还拎不清楚里面到底是矛盾还是统一。 - 最重要的事
最重要的事是,你必须弄清楚别人真正要的是什么。这点的感悟倒不是突然而至的,是通过几年的工作生活渐渐醒悟的。不管在一个岗位,还是作为一个人,如果你搞不清楚你的企业,你的客户,你相处的伙伴,你爱的人真正要的是什么,很可能你就在吃力不讨好的路上越走越远。 - 所谓格局
格局或许真的可以成为一条隐性的鄙视链,前几个月我面试51XYK的时候,被面试官狠狠的打了脸,让我发现自己在职业规划上的眼光是多么的狭窄和充满危机感。而这次培训,白鸦却从格局上狠狠打了那个面试官的脸,表达了他们的观念都是一帮读书读傻掉的人。静下心来磨炼自己的技能,自然会有更大的平台主动来找你,反而和我被打脸前的想法一致。但是我们之间的差距在于,我只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的阶段,他已经到了“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的地步。期间那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跨进去。
接下来,持续不断要做的事情有如下几件:
- 在博客上做好总结,工作也好,培训也好,会议也好,别犯懒
- 持续大量的读书,起码要赶上“班级平均水平”
- 持续的培养美感,我越来越发现它的重要性,用户体验非常大的一部分都来自于美学
要开始的事情有如下几件:
- 在下半年培养一个运动习惯,暂定为跑步吧
- 开始关注市面上的企业及上市公司的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