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了几篇文章,大概都是对中国中西部农村现状的一些写实作品,有一些中国农村过去几十年状况的写照吧。这是一个我的生命不曾涉及过的领域。
简单说,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农村的生活和精神生活并没有很大的关系,活着,成家生子,把娃拉扯大,就是人生的全部课题,如果能全部完成,就算圆满。其中,怎么活下去是最重要的课题,喜好、尊严、是不是心里受伤,根本不重要。小人物被命运的川流激荡冲刷,毫无抵抗之力。
看完后感慨之余,不免犹疑,中国是不是还没有达到足够的物质基础,来追求心理健康?我打算一步踏入的心理咨询领域,是不是只是行业自嗨?虽然我内心同时明白,我身处在杭州这个强二线城市,只要全杭州有几个人有心理咨询的需求,找到我,就能养活我,全然不必杞人忧天。
可是我同时也忍不住思考,人生苦短,假设我拿几十年的人生,走精神分析流派的长程疗法,这一生也不过只能治愈寥寥数人,何况以现下心理咨询的治愈率只有30%左右来看,甚至能治愈的人更少,这真的是我想要追求的职业目标吗?
其次,我忽然领悟了,对心理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干实事。文章里的主角们几乎都遭遇了匪夷所思的坎坷,更有各种生离死别,可是他们不但年长,还获得非常健康,“红光满面”,又加以当年读《忏悔录》里所得,作者所有的精神问题(现在看来应该是抑郁症)最后都被土地治好了。现代人的心理疾病如此多,换个角度看,就是想的多做的少,好比学生一天到晚只是读书,根本接触不到这个世界,更加不会干一些实事,或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是整天以思考为主,四肢不勤,自然容易出精神上的问题。古人崇尚读书耕地,也不是没有道理。
今日份思考,依旧没有什么确切的结论,希望哪天能“涌现”,顿悟出一些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