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之行已经进行了一半,现在我在满洲里到海拉尔的火车上,特意选了慢车,一边看着窗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一边愉快的码着字。
近来来或许是对祖国大地越来越了解,出行也就越来越随意,这次的内蒙古之行,是出于喝喜酒的机缘巧合,提前几天简单做了攻略就出发了。
这几天的行程,我非常明显的感受到,得益于网络的普及率,基础信息的获取成本非常低,在路上随便查一查,就能很快确定接下来的行程安排,目前来看,我对行程非常满意。
废话不多说,我先记录一下觉得比较重要的事情(踩的坑),免得写着写着忘记了。
1. 出门旅游一定要带充电宝,特别是经济没有那么发达的地区
这次出门前,找了半天我心爱的可当插座可无线充电可有线充电的万能充电宝都没有找到,但是我知道在床头柜的抽屉小角落,有一个长得又土又重的充电宝。犹豫之间,朋友说我们不缺充电的地方,比如车上、酒店里、或者饭店、路上租个充电宝,简简单单,令人愉快。于是我打消了 带充电宝的念头。
事实证明,旅途的路上没有充电宝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因为未知的突发事件(可能只是一系列小事件)比较多,比如床的附近没有插座;忽然需要大量用手机,耗电加快;草原上不能借到充电宝;行程变化导致一直在路上,不能借充电宝;借了充电宝发现附近不能还,得找可以还充电宝的地方。
如上种种,让我在呼和浩特的时候,买了一个华为的充电宝(颜值可以,不过有点贵)。
2. 经济次发达地区,一定要带好洗漱用品
洗漱用品包括毛巾、洗发露、沐浴露等,可能因为我有一个在医疗系统的老妈,我也会不知不觉的关注旅馆的卫生情况,这次旅行没有带毛巾,让我内心非常的纠结,特别是当我看到旅馆老板用洗衣机洗好床单被单晒在楼道的扶手上。朋友虽然带了洗脸巾,但是遇到洗澡的时候就不太好使,洗脸巾太小,还是需要用到浴巾擦身体。
洗发露和沐浴露就更不用说了,特别提一点的是,如果和我一样的南方人到北方旅游,一定要记得带护发素,因为北方天气偏干,没有护发素,头发怎么洗都有种洗干草的感觉。
3. 出门最好还是带一个水杯
这点确实有点土土的,随手买杯饮料也很方便,但是每当到车站、飞机站等,还是会发现带水杯最方便,因为饮料喝完还得丢瓶子,要买饮料还得找小店,并不是所有地方的便利店都有那么“便利”。
其他Tips:
1. 一个人旅游最好还是不要去游乐园了
真的会很寂寞,受惊吓的时候,觉得好玩的时候,没有人在身边,实在不知道怎么分享,有些常规的项目,比如碰碰车等,也没有去游玩的动力,一些有趣好玩的场景,也懒得让路人帮忙拍照。
2. 找到好的离线地图
如果像我一样,忽然对地理产生了兴趣,并且前段时间特意系统的学习了一遍(我打算二刷),那么旅游前一定要下载好两张地图,一个是各个城市的标准地图(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上都有),一个是能够详细说明环境地貌和大小城市的地貌地图(还没有时间去找)。
这两张地图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实在太好用了,特别是在坐飞机的时候,GPS是可以定位位置的,只要有了离线地图,你就能通过窗户知道下面大大小小的城市、村落是哪里,广袤的山川河流都姓甚名谁,甚至能搞清楚省份名字的取法,古代战争为什么在那块地方打。民族的扩张为什么是那样的。非常有趣。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又没有网络(比如飞机上),可以先记录下来,空的时候去搜索一下,填补很多知识空白。
认知转变:
1. 博物馆知识付费
学生时期确实没钱,去博物馆了也不会花几百块请讲解,要么厚着脸皮去蹭别人请的讲解,要么就自己看看文字解说,或者免费的电子解说。
可能去的博物馆多了,这次在呼和浩特博物馆,我忽然意识到,付费讲解,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知识付费,否则自己瞎鸡吧看,好比一篇上好的文言文,但是不懂里面的意思,只能看懂20%,这不是搞笑吗?细数走过这么多城市,逛过的博物馆,我有去过2次以上的吗?几乎没有。
没有为博物馆知识付费的认知习惯,让我错过了很多基础认知的补充,以后万万不可以在这方面省钱了。